酷奇普地舞蹈 資料來源:印度愛樂中心  

酷奇普地舞蹈(Kuchipudi Dance)是印度東南方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在地發展出來的一種古典舞蹈。酷奇普地舞蹈的名號是出自於在安德拉邦,奎師那(Krishna)地區酷奇普利(Kuchipuri)亦稱酷奇拉普籣(Kuchilapuram)的村落而得名的。酷奇普地舞蹈影約可追述到西元3世紀,酷奇普地舞蹈也是印度地方舞蹈,經由代代相伝延續到今天成為印度古典的伝統舞蹈。酷奇普地舞蹈,伝統上只在一年一度的節慶,在當地的廟堂表演的宗款舞蹈。

伝統上酷奇普地舞蹈的表演著是由男性婆羅門階層擔崗的。出名的婆羅門家族巴卡瓦土茹(Bhagavathulu) 在1502年有系統的建立酷奇普地舞蹈的標準,在獻神的舞碼,決對不誏女人參予演出的。


酷奇普地舞蹈伝統上,在戲劇表演的劇情以替如古(Telugu)語吟唱,吟唱由另一組的人擔崗。在正式表演前團長會以特定的儀式來開啟,並介紹給近距離席地而座的觀眾。然後樂師以鼓和鈸啟動節奏,帶著象神(Ganpati)面具的舞著,才由移動的布簾中出現在觀眾前,各角色通常會先跳一段敬神舞,然後舞者以印度舞蹈獨特的手式,做角色的自我介紹,及極力表現自已的技巧和特色。通常在一齣劇碼中有近百種的手式變化出現。常見的劇碼如阿塔巴卡瓦淡 (Ata Bhagavatham)的神話劇。
酷奇普地舞蹈另外有一種壺舞的節目,女舞者將整滿水的壺頂在頭上,腳上還在腳尖上頂著圓盤,用熟練的腳力旋轉圓盤,在全身搖擺中,頂上的壺水不會滴一滴水。
酷奇普地舞蹈和婆羅多舞近似,並沒有華麗的服裝和儂艷的化妝。重要的角色則由女士以不同的化妝來區格。手飾是酷奇普地舞蹈重要裝扮,從頭到腳,從頸部到手臂、手腕都有不同的金屬或珠寶花飾等不同的配飾,非常獨時。


酷奇普地舞蹈音樂,屬於南印度卡納提克風格的。常見的伴奏樂器有魔力單根、小提琴、印度豎笛、鈸等等。
酷奇普地舞和婆羅多舞一樣,也歷經不少的變革。從僅僅男性婆羅門子弟,到接受不同階級的人和女性雙人舞,到近代女性的群舞。每次變革總是遭受到阻力,所幸在大師的努力,逐一突破,酷奇普地舞才有今天豐富多元的樣貌。

歷年來,出名的酷奇普地舞學著、大師有Guru V C Satyam和 Sayamarayans Sarma和Swapnasudari 及Mallika Sarabhhai及V Prahalada Sarma,M和V.N Muthy及Raja Reddy和Jaya Ram Rao和Vanash reen Rao等大師,都為酷奇普地做出了不起的供獻!

almaneg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推出檳榔口味保險套 初步測試頗受歡迎

       記者:陳政一

 (法新社新德里十七日電) 報紙今天報導,一種帶有paan香味的保險套將在印度上市。
   paan是一種混合檳榔和煙草的口嚼物,在印度深受歡迎。
 
  「印度斯坦時報」報導,國營保險套製造公司「印度斯坦乳膠公司」已將這種具有辛辣氣 味的產品對其主要市場─性工作者進行測試,而性工作者對這種保險套的喜愛甚過有香蕉 或巧克力氣味的保險套。

    國際家庭衛生協會會長蓋克瓦德告訴這家報紙:「性行業喜歡它,因為性工作者大多嚼
    paan。」蓋克瓦德協助推出這種新的保險套,以做為防範愛滋病努力的一部份。

    paan在南亞各地街頭攤販均有出售,通常加進甜醬或苦醬,種類繁多。
    愛好者以葉子包著這種混合物一起咀嚼,然後將紅色的汁液吐在人行道上或建築物上。
    印度斯坦時報說,這型保險套將於今年稍後公開發售,但是性工作者立即可以獲得供 
    應。

   印度本月稍早表示,全國罹患愛滋病的人口在兩百萬至三百一十萬人之間,並矢言投入數
   十億美元以遏止這項疾病蔓延。這個數字遠低於此前的估計。   
   印度國家愛滋病控制組織此前的估計是五百二十萬人,而聯合國愛滋計畫去年的估計是五
   百七十萬人。

almaneg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婆羅多舞蹈--史麗卡拉巴拉大師營



7/28(六)PM6:30-8:00 
7/28(六)PM8:20-9:50  師資班
史麗
卡拉巴拉婆羅多舞蹈團(共5人)
將來台舉辦大師工作坊。
史麗卡拉
巴拉婆羅多舞蹈團為印度官方大力推薦,知名度極高,機會難得,想一探南印度舞蹈之美的朋友們,不要猶豫。

課程費用:每班600元整

婆羅多舞蹈是什麼??看這裡

地點: 臺北市106和平東路2段53巷2號4樓
快打報名專線~02-8771-8229

almaneg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火車42年來首次開抵孟加拉,兩國間鐵路運輸有望近期內恢復

 

路透達卡電---一列印度火車周日駛抵孟加拉,這是兩國計畫恢復中止42年鐵路運輸服務的首次試行通車。

孟加拉希望能在八月中旬開通由該國首都達卡到印度西孟加拉省首府加爾各答的客運班車。這兩座城市間的距離為375公里。

almaneg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婆羅多舞是印度最具代表的古典舞蹈,據說是發源於南印度坦米爾拿督邦(Tamil Nadu )的省會--坦賈武爾(Thanjavur)。婆羅多舞的字根源來自Bhava(情緒)Raga(音樂)Tala(節奏)Natym(動作Naritta) ,因而可清楚了解,婆羅多舞的元素是結合情緒,音樂和節奏的舞動之表演藝術形式。

婆羅多舞的歷史,可追溯到西元3世紀聖者婆羅達(Bharatha)所著有關印度舞蹈的理論”那亞 沙土亞”(Natya Sastya),這種舞蹈的目的是要以舞蹈酬神。舞者必須要謙誠無私,以供奉神明的情境起舞。到18世紀,舞蹈家尖就里(Janjore)將特定的主題音樂,融入婆羅多舞,當時是以獨舞為其特色。不久,由於統治者的權力,深入廟宇,婆羅多舞走出了廟堂和世俗的娛樂結合,傭俗了婆羅多舞;一度中落。20世紀初,熱衷印度文化術業有專精的學者、芸人,從印度的數百座古老石刻、壁畫、碑文臨摹學習,重建婆羅多舞,婆羅多舞才得以重生。現在我們欣賞的婆羅多舞,也不僅是獨舞為主,也有雙人或團体的表演的方式,也不拘泥女性舞者,也有男性的舞者。婆羅多舞的服裝非常精緻,講究,布料是絲織品,從頭到手到腳,都配戴著精巧的飾品,女性舞者的長髮上亦戴上鮮花,非常的美麗!

婆羅多舞當然是以祈願,奏獻神為主,但也融入了史瓦馬(Jathi Swarma)和抒情詩的沙巴達馬士(Shabdamas)和純舞蹈的歐比希那亞(Obhinaya)及替亞那(Thiiana),因此我們看到的婆羅多舞,不只是神的舞蹈,也是結合了史詩故事和舞蹈相互交織而成的。因此,一場婆羅多舞的演出,可長達一個多小時,舞者要在不同的情境,自然優雅的交替轉換,非常獨特,也彰顯婆羅多舞精緻和難度。

almaneg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